紫金叶氏宗祠座落于紫城东栅街14号,建于明末清初。紫金叶氏宗祠解放前为紫金县总农会、学生会的所在地,具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一起去看看。
走进紫金叶家宗祠,只见这座古建筑的大门旁边的牌子上详细记载着叶氏宗祠的红色文化。1919年5月,广东省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执行委员刘尔崧派赖炎光从广州回紫金,领导学生运动,在县城叶家宗祠成立学生联合会,陈运业任会长,和在县城劝学所成立的紫金县青年联合会联合组成宣传队,广泛宣传新文化、新思潮,举行示威游行,清查洋货。在县城天后坪把洋货当众烧毁,极大地鼓舞了全县爱国学生的志气,随后学生运动不断走向新的高潮。紫金成为东江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之一。
1923年1月,逃难到海丰加入农会的炮子乡农民张子玉,受彭湃派遣返回炮子乡,于3月成立了炮子乡农会,同时,建立了20多人枪的炮子农民自卫队。不久,农会发展到南岭、龙窝、洋头、水墩、中坝等区乡。7月,在炮子乡召开了紫金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县总农会,宣布一切权力归农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紫金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全县农会会员达5万人,并建立了紫金县农民自卫军。1925年为了策应东征,县农会组织700多农军围攻县城,胜利后迁入叶家宗祠办公,县总农会改称为紫金县农民协会,选举钟一强、钟乐善为正副会长,后再次转移到炮子乡。1987年,叶氏宗祠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8月按照原貌,修旧如旧,使这座古建筑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另据叶氏族谱记载:叶应,字子唯,明朝进士,任广西省庆远府知府,后任南京工部屯田员外郎,正五品。叶应读书过目不忘,聪慧过人!队腊蚕刂尽、《广东通志》、《惠州府志》有叶应传。